慕尼黑的清晨总是带着一丝凉意,但拜仁慕尼黑训练基地外早已人头攒动,数百名球迷翘首以盼,只为近距离一睹偶像风采,谁也没想到,这场寻常的训练日竟因两位球星的“另类下班方式”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爆款话题——基米希与格雷茨卡骑着自行车,在众目睽睽下扬长而去,留下球迷们举着签名板面面相觑。
训练场外的“意外彩蛋”
当地时间5月15日上午10点,拜仁慕尼黑按计划展开欧冠半决赛前的关键训练,由于赛事临近,主帅图赫尔罕见地开放了15分钟公开训练环节,吸引了大批球迷专程前来,人群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国际游客,有人甚至提前3小时蹲守最佳位置。“我特意请假来的,就想看看穆西亚拉的新发型!”一位来自巴西的女球迷兴奋地说道。
训练结束后,焦点却意外转移,当球员们陆续走向停车场时,基米希和格雷茨卡推着两辆复古风格的自行车从侧门现身,两人身着休闲运动装,头戴鸭舌帽,与平日赛场上的凌厉形象截然不同,更令人意外的是,他们并未走向豪车,而是跨上自行车,挥手致意后径直骑出训练基地,沿伊萨尔河畔的小道悠然离去。
现场瞬间炸开了锅,有球迷试图追赶,却因两人车速过快(“他们骑得比阿拉巴回防还快!”一位网友调侃)只能作罢,而这一幕被路人抓拍后迅速登上德国《图片报》头条,标题戏谑:“拜仁中场双核的低碳生活:训练用脚,通勤用车。”
“自行车兄弟”的环保执念
这并非拜仁双子星首次以自行车代步,据俱乐部内部人士透露,基米希和格雷茨卡自2023年起便结伴骑车通勤,除非极端天气或紧急行程,否则雷打不动。“起初是约书亚(基米希)提议的,他说这能减少碳足迹,还能锻炼心肺功能,”格雷茨卡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承认,“但现在成了我们的放松方式——骑到一半停下来喝咖啡,讨论战术或者吐槽教练的体能训练。”
两人的环保态度甚至影响了队友,穆勒曾在直播中调侃:“现在更衣室分成两派:开车派和骑车派,但骑车派总拿‘我们为地球做过贡献’道德绑架大家。”而诺伊尔则“抱怨”自行车车位不够用:“上次我的定制公路车差点被格纳布里‘借’走,他说颜色和他的新球鞋很配。”
环保专家指出,拜仁球星的举动颇具示范效应,慕尼黑市政府数据显示,自2024年以来,该市职业运动员骑行通勤率上升37%,俱乐部周边自行车租赁点新增了5处。
球迷反应:从错愕到狂欢
对于当天的“奇遇”,球迷反应两极,有人遗憾错过签名机会:“我带了2019年欧冠决赛的球衣,结果只拍到他们的后脑勺!”也有人大赞亲民:“这才是真正的‘接地气’,比那些隔着车窗摆拍的强多了。”
社交媒体上,#BicycleBrothers(自行车兄弟)话题迅速发酵,有网友将两人P成《ET》电影海报,车筐里放着欧冠奖杯;啤酒品牌则蹭热点推出广告:“骑累了?来杯无醇啤酒——基米希同款补给。”甚至连对手多特蒙德的官推都来凑热闹:“请问你们招不招会修自行车的替补中场?”
商业价值与争议
这场意外却为品牌方带来灵感,德国高端自行车厂商Canyon连夜联系两人团队,提出代言邀约;环保组织“绿色和平”则邀请他们拍摄公益广告,也有批评者认为这是“作秀”:“他们骑5公里省下的碳排放,可能不及私人飞机一次旅行的零头。”
对此,格雷茨卡在当晚的播客中回应:“改变总得从小事开始,如果大家只盯着‘不够完美’而什么都不做,那才真该被批评。”
背后的拜仁文化
纵观拜仁近年来的公关策略,“去偶像化”的亲民路线愈发明显,从穆勒的农场直播到萨内参与市民马拉松,俱乐部刻意淡化球星与公众的距离感,体育营销专家劳拉·费舍尔分析:“在社交媒体时代,真实性比完美人设更吸粉,拜仁深谙此道——自行车事件看似偶然,实则延续了他们‘顶级球队,普通邻居’的定位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拜仁官方账号当晚发布了一段恶搞视频:动画版基米希和格雷茨卡骑着独角兽自行车穿越慕尼黑,字幕写着“下一站:温布利?(注:2025年欧冠决赛举办地)”,这条视频收获120万点赞,远超平日战绩海报的数据。
尾声:下一次,或许该准备自行车锁
训练基地的保安透露,已有球迷打听球星们的骑行路线:“明天可能有人带着签名板在河边蹲点。”而基米希的经纪人笑着暗示:“下次他们会骑得更快——或者换个伪装。”
至于那两辆自行车?俱乐部商店火速上架了同款模型,3小时内售罄。
(完)